怎样学音乐 怎样学习歌唱
来源:本站 作者:高罡 日期:2014-2-17
怎样学音乐 怎样学习歌唱
一、学习声乐的条件
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条件。
1、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
2、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
乐理也是学音乐的基础,学好相应的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键盘乐器基础: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
3、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
歌唱同说话的生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说话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就不能体现歌唱的艺术特征。因为语音发音是下意识的“自然”发音,而歌唱发声是有意识的“非自然”发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意识的锻炼发声器官,是可以从下意识地说话达到有意识的控制自如的歌唱发声状态的。因此,凡会说话的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质,就可以学习歌唱。
二、如何学习声乐
学习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1、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要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的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共鸣腔的运用和声区的关系,运用共鸣的方法等。
另外,在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时,必须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运用、了解呼吸的支点,常用的呼吸练习方法。学习识别声音的性质、声部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特点及嗓音的保健等。
学习了解声乐理论基础,可使自己练习时不盲目,目标明确。另外,再看看别人的声乐论著、声乐方面的录像、电视、录音等,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启发,对歌唱练习时大有好处,使自己少走弯路。
2、跟声乐教师学习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文字很难准确表达歌唱技能技巧的内涵,加之个人生理条件、理解和领悟能力的差异,更增加了凭文字资料学习的困难。按书上说的方法练习发声、歌唱,练习者本人无法判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声音效果正确与否,这样的练习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歌唱发音。因此,学习歌唱时,特别是初学阶段,必须找经验丰富的声乐老师指导,按照老师的方法练习,并把自己练习中的体会、困难、收获、感觉等如实地告诉老师,以便于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特点,教给学生准确度高、收效快的练习方法。学习时应注意多用脑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训练内容
声乐训练有完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训练
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也说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1)上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3)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现在常用的有两种练习方法。
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该经常练习。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像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当你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就这样,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保持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换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一定要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一定要均匀,有节制。同样,如果要练慢吸快呼,那你就缓缓吸一口气后,一下子把蜡烛吹灭。
2、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进行发声练习的方法和步骤各式各样,派别颇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
(1)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3)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另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u六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它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
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语言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
歌唱语言总的要求是:声母准确又灵巧,韵母形态保持好,自然适时来归韵,阴阳上去要记牢。轻重缓急须分清,语气语势处理好。
字头必须咬准,但又不能咬死。当字头咬住后,应当自然及时地过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后,应当适时地收声归韵,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过渡自然、顺畅,成为一个整体。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翘舌”,“f”和“h”,“前鼻韵”和“后鼻韵”要区别开,声调准确。
歌唱语言必须同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歌唱语言必须同灵活多变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才能收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勤学、苦练、多动脑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学习声乐时要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学习、思考、体会,并作好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回家后,要坚持每天按老师的要求练习,这是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成功是不会亲睐懒虫的,只靠在面授时练习一下的人是不会有长进的。
以上是我对几年来学习声乐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怎样使你的声乐学习进步快
应试声乐学习和平常的声乐学习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的年龄小;2、基
础差;3、起点低;4学习进度急等。源于这些特点,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求考生在为准备考试而学习的过程中,从怎样选好老师到怎样科学学习,全盘科学地处理
好以下几层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让考生在短暂的备考应试学习时间里,有效提高学习进步的速度:
一、正确选择老师 声乐是一门自学可能很小的学科,特别是相对于初学者,自学成才的可能更小。因此,声乐学习需要辅导老师。
(一)声乐老师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老师在科学声乐教学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尽管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用嘴唱歌,但声乐老师存在的价值的确比嘴的作用还重要,那就是:
1、声乐老师是学生的向导
通常来说,声乐初学者的一些学习行为在进入学习阶段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一般1、2年时
间)都还属于自发的、盲目的模仿行为。这个时期,声乐方面专家习惯称之为声乐学习的
“盲点”时期。就是说,学习者进入学习阶段后,接触了一个新的学科,就好像一个旅游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方向感,不懂路牌指示,也不知道目的地。开始的一些
简单的学习行为暂时还是自发的、盲目的。所以,声乐学习者,要快速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导。有了好的向导,学习者才不会走弯路和迷路。
2、声乐老师是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声乐是一门视听感觉艺术,它的传播实现方式包含两方面内容:歌唱主体(歌唱者)和接受客体(观、听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形象审美观念的需要出发,同时充当歌唱者和观、听众,以便科学地认知、整合和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然而,声乐学习的困难常常出现在学习者这些“歌唱者充当观、听众”角色兼顾和互换中。比如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坏,歌唱者要科学地区分主观的声音和客观存在的声音,要以客观存在的声音(通常指听众听到的声音)来引导自己的感觉,尽量避免主观听到声音对歌唱感觉的误导。要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必须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个过程叫声音概念的建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学生的观众和听众,为学生的歌唱练习,及时提出建议和看法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声音,所以可以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双眼睛和耳朵。
3、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过,声乐学习就是制造乐器。如果是这样的话,声乐老师教学生唱歌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乐器的过程。
声乐学习者要在自己的身上制造乐器,它向雕刻和生产的一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模型和一套工序,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老师通过正确的歌唱示范和表演指导,为学生展示了声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因此可以说,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态度是行动的先决动机基础,它影响行动方向和结果,因此有人说,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种态度的差别。学习的态度是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的心理因素。因此,要学习进步快,一定要先端正学习声乐的态度:
(1)跟老师学习不是为了沾点儿“仙气”,镀点儿“金”,拉拉关系,走后门,而是为了学到知识,提高和充实自己。有很多人通常四处奔走跟老师学习不是因为某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因为此老师与某某比赛、某某考试的评分有关,或者这位老师是名人,拜他为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是投机倒把、耍小聪明的表现。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动机不明确,所以此类人学习根本不会用功在学术上面,而恰好把所有心思放在投机取巧,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仙气沾不上,金镀不成,后门关系拉不上,学费交完了,时间耗掉了,学习仍进步不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跟老师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一定要为了学知识而学之。
(2)学习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尽管有时候考试是学习声乐的目的之一,学习进步是为了达到和满足考试的要求。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把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学习就通常变得短见和势利,这种急功近利就会使学习变得一种交易似的短期行为,最终影响学习的成效。培根说过“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把握和控制自己”,意思就是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所以,只有把声乐作为一种终生要钻研的学问来学,才会卓有成效。
(3)勤学好问,谦虚谨慎是学习进步的保证。
(4)学习要逐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心猿意马。
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
有话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虽然有点牵强和夸张,但倒阐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学习要快速进步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对于学习声乐,这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声乐歌唱的发声器官直接长在人体上,人体的状况随着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直接影响歌唱发声,因此,要学习好声乐一定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身体,保养自己的喉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调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诉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以利于更好的学习。
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点
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你在唱歌时,听起来不象是在嘴发出的声音,象是整个身体都在响?我告诉他:可能是我和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吧。我不想用专业的术语来使他们觉得我多有学问,假如让我按现行的声乐教学方式介绍声乐演唱的方法,我还真的说不出来,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把声乐演唱当方法去学。
声乐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如果大家留心我介绍的现代声乐演唱法就会有一些疑问,在演唱法中什么方法都没提,仅仅是提到两项训练,一是咬字训练,二是音乐表现,至于通常提到的共鸣、位置、呼吸等等一字都没提。这是为什么?因为从我看来声乐就没有演唱方法,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解决的共鸣、音高等问题,用其它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解决,而且是更彻底的解决。
学什么都有一个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这个观念在我们的思维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会对学习过程中比较别扭、难受的方式产生疑问,我们都是默默的接受下来。可是实际上不自然的过程太漫长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败。难道我们非要经历漫长的不自然的状态吗?其实不然,只要是教学方法正确,就可以避免不自然的过程,而学习的过程就可以因此大大的缩短时间。
许多朋友问共鸣的问题,觉得共鸣是比较难练的,如果问我教的学生共鸣问题时,他们大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共鸣,有的学生几节课之后就练出共鸣,可自己还不知道,于是上课时告诉我:我这几天一练声就头晕。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共鸣?这来源于一种思想,就是和谐自然的思想。共鸣实际上是很好得到的,就是情绪和咬字,自然放松的咬字可以使声带、腔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共鸣自然就能出来,在加以情绪上的控制,情绪提的越高,共鸣的位置越高。就这么简单,不信你可以试试。
对于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如果通过方法来训练可是费事,我在上课时经常采用的音乐感调整的方式,可以当时就解决位置稳定的问题,方法就是不管位置如何,只管音乐的距离感、情绪的高低方面的变化,这是即快又好的办法。
呼吸的问题也是一样,自然的演唱状态是不存在呼吸问题的,就像是我们平时说话,是从来不会感到呼吸有问题的,所以只要抓住自然的状态,声乐的学习就会大大缩短。
介绍一下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多练咬字练习。练习正常、自然、平和、冷静的咬字状态,用较机械的状态练习咬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情绪变化使声带、腔体紧张的问题,注意的是咬字是情绪即不能急躁又不能懒散,要心平气和,这种练习只要进行数周的时间,就可以形成共鸣状态。
2.多注意语气。我们平时说话时是有一定语气和方向的,我们总是要针对某一人进行语言交流,即使是自言自语,也是有方向的,那就是自己。所以语气就是指说话的方向感,用很戏剧化的方式有感情的说话。这种练习即是为了音乐的真实表现,也是为了声音的高位置。要注意的是不要找唱歌的状态,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歌唱状态往往是很不自然的,当你认为是状态正确时,恰恰是不对的,所以最可是一定多进行语言和语气练习,就要把唱歌当说话一样自然,这样才能保证呼吸、共鸣的正确。
3.不要把声乐学习方法化。你可以了解所有优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状态,一定是整体的协调,决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调整,虽然他们也曾经进行很长时间的技术训练,但最终的演唱方法就是朦胧的一个状态,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运动,也好像是一个情绪状态。只要找到那种感觉,声音就没问题。实际上声乐的总体状态就是一个整体的情绪调整,所有的方法背后都有一个情绪的对应。你找到情绪了就等于学会了方法。实际的训练效果也是这样,对于情绪,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练习的,但有一点,当你找到情绪时,演唱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对于情感丰富、性格活跃的人来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
4.声音最好的状态。许多女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她被惊吓时,可以不自觉的发出很高、很有穿透性的声音,在声乐演唱中,靠方法练到那种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平时产生行为的方式是要经历:由思维判断产生情绪再支配肢体行为这个过程的,思维贯穿整个过程。而被惊吓时的行为过程是:由于惊吓产生情绪支配肢体行为后产生思维,思维是在过程之后。之中方式的优点就是避免由于思维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才可以发挥出超出平时的能力。演唱也是一样,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思维判断的过程,而通过情绪找声音的过程就是情绪支配的过程。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学习声乐的条件
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条件。
1、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
2、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
乐理也是学音乐的基础,学好相应的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键盘乐器基础: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
3、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
歌唱同说话的生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说话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就不能体现歌唱的艺术特征。因为语音发音是下意识的“自然”发音,而歌唱发声是有意识的“非自然”发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意识的锻炼发声器官,是可以从下意识地说话达到有意识的控制自如的歌唱发声状态的。因此,凡会说话的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质,就可以学习歌唱。
二、如何学习声乐
学习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1、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要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的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共鸣腔的运用和声区的关系,运用共鸣的方法等。
另外,在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时,必须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运用、了解呼吸的支点,常用的呼吸练习方法。学习识别声音的性质、声部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特点及嗓音的保健等。
学习了解声乐理论基础,可使自己练习时不盲目,目标明确。另外,再看看别人的声乐论著、声乐方面的录像、电视、录音等,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启发,对歌唱练习时大有好处,使自己少走弯路。
2、跟声乐教师学习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文字很难准确表达歌唱技能技巧的内涵,加之个人生理条件、理解和领悟能力的差异,更增加了凭文字资料学习的困难。按书上说的方法练习发声、歌唱,练习者本人无法判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声音效果正确与否,这样的练习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歌唱发音。因此,学习歌唱时,特别是初学阶段,必须找经验丰富的声乐老师指导,按照老师的方法练习,并把自己练习中的体会、困难、收获、感觉等如实地告诉老师,以便于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特点,教给学生准确度高、收效快的练习方法。学习时应注意多用脑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训练内容
声乐训练有完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训练
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也说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1)上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3)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现在常用的有两种练习方法。
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该经常练习。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像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当你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就这样,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保持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换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一定要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一定要均匀,有节制。同样,如果要练慢吸快呼,那你就缓缓吸一口气后,一下子把蜡烛吹灭。
2、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进行发声练习的方法和步骤各式各样,派别颇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
(1)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3)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另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u六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它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
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语言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
歌唱语言总的要求是:声母准确又灵巧,韵母形态保持好,自然适时来归韵,阴阳上去要记牢。轻重缓急须分清,语气语势处理好。
字头必须咬准,但又不能咬死。当字头咬住后,应当自然及时地过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后,应当适时地收声归韵,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过渡自然、顺畅,成为一个整体。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翘舌”,“f”和“h”,“前鼻韵”和“后鼻韵”要区别开,声调准确。
歌唱语言必须同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歌唱语言必须同灵活多变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才能收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勤学、苦练、多动脑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学习声乐时要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学习、思考、体会,并作好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回家后,要坚持每天按老师的要求练习,这是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成功是不会亲睐懒虫的,只靠在面授时练习一下的人是不会有长进的。
以上是我对几年来学习声乐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怎样使你的声乐学习进步快
应试声乐学习和平常的声乐学习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的年龄小;2、基
础差;3、起点低;4学习进度急等。源于这些特点,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求考生在为准备考试而学习的过程中,从怎样选好老师到怎样科学学习,全盘科学地处理
好以下几层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让考生在短暂的备考应试学习时间里,有效提高学习进步的速度:
一、正确选择老师 声乐是一门自学可能很小的学科,特别是相对于初学者,自学成才的可能更小。因此,声乐学习需要辅导老师。
(一)声乐老师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老师在科学声乐教学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尽管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用嘴唱歌,但声乐老师存在的价值的确比嘴的作用还重要,那就是:
1、声乐老师是学生的向导
通常来说,声乐初学者的一些学习行为在进入学习阶段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一般1、2年时
间)都还属于自发的、盲目的模仿行为。这个时期,声乐方面专家习惯称之为声乐学习的
“盲点”时期。就是说,学习者进入学习阶段后,接触了一个新的学科,就好像一个旅游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方向感,不懂路牌指示,也不知道目的地。开始的一些
简单的学习行为暂时还是自发的、盲目的。所以,声乐学习者,要快速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导。有了好的向导,学习者才不会走弯路和迷路。
2、声乐老师是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声乐是一门视听感觉艺术,它的传播实现方式包含两方面内容:歌唱主体(歌唱者)和接受客体(观、听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形象审美观念的需要出发,同时充当歌唱者和观、听众,以便科学地认知、整合和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然而,声乐学习的困难常常出现在学习者这些“歌唱者充当观、听众”角色兼顾和互换中。比如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坏,歌唱者要科学地区分主观的声音和客观存在的声音,要以客观存在的声音(通常指听众听到的声音)来引导自己的感觉,尽量避免主观听到声音对歌唱感觉的误导。要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必须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个过程叫声音概念的建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学生的观众和听众,为学生的歌唱练习,及时提出建议和看法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声音,所以可以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双眼睛和耳朵。
3、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过,声乐学习就是制造乐器。如果是这样的话,声乐老师教学生唱歌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乐器的过程。
声乐学习者要在自己的身上制造乐器,它向雕刻和生产的一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模型和一套工序,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老师通过正确的歌唱示范和表演指导,为学生展示了声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因此可以说,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态度是行动的先决动机基础,它影响行动方向和结果,因此有人说,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种态度的差别。学习的态度是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的心理因素。因此,要学习进步快,一定要先端正学习声乐的态度:
(1)跟老师学习不是为了沾点儿“仙气”,镀点儿“金”,拉拉关系,走后门,而是为了学到知识,提高和充实自己。有很多人通常四处奔走跟老师学习不是因为某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因为此老师与某某比赛、某某考试的评分有关,或者这位老师是名人,拜他为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是投机倒把、耍小聪明的表现。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动机不明确,所以此类人学习根本不会用功在学术上面,而恰好把所有心思放在投机取巧,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仙气沾不上,金镀不成,后门关系拉不上,学费交完了,时间耗掉了,学习仍进步不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跟老师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一定要为了学知识而学之。
(2)学习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尽管有时候考试是学习声乐的目的之一,学习进步是为了达到和满足考试的要求。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把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学习就通常变得短见和势利,这种急功近利就会使学习变得一种交易似的短期行为,最终影响学习的成效。培根说过“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把握和控制自己”,意思就是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所以,只有把声乐作为一种终生要钻研的学问来学,才会卓有成效。
(3)勤学好问,谦虚谨慎是学习进步的保证。
(4)学习要逐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心猿意马。
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
有话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虽然有点牵强和夸张,但倒阐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学习要快速进步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对于学习声乐,这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声乐歌唱的发声器官直接长在人体上,人体的状况随着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直接影响歌唱发声,因此,要学习好声乐一定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身体,保养自己的喉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调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诉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起居。以利于更好的学习。
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点
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你在唱歌时,听起来不象是在嘴发出的声音,象是整个身体都在响?我告诉他:可能是我和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吧。我不想用专业的术语来使他们觉得我多有学问,假如让我按现行的声乐教学方式介绍声乐演唱的方法,我还真的说不出来,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把声乐演唱当方法去学。
声乐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如果大家留心我介绍的现代声乐演唱法就会有一些疑问,在演唱法中什么方法都没提,仅仅是提到两项训练,一是咬字训练,二是音乐表现,至于通常提到的共鸣、位置、呼吸等等一字都没提。这是为什么?因为从我看来声乐就没有演唱方法,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解决的共鸣、音高等问题,用其它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解决,而且是更彻底的解决。
学什么都有一个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这个观念在我们的思维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会对学习过程中比较别扭、难受的方式产生疑问,我们都是默默的接受下来。可是实际上不自然的过程太漫长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败。难道我们非要经历漫长的不自然的状态吗?其实不然,只要是教学方法正确,就可以避免不自然的过程,而学习的过程就可以因此大大的缩短时间。
许多朋友问共鸣的问题,觉得共鸣是比较难练的,如果问我教的学生共鸣问题时,他们大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共鸣,有的学生几节课之后就练出共鸣,可自己还不知道,于是上课时告诉我:我这几天一练声就头晕。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共鸣?这来源于一种思想,就是和谐自然的思想。共鸣实际上是很好得到的,就是情绪和咬字,自然放松的咬字可以使声带、腔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共鸣自然就能出来,在加以情绪上的控制,情绪提的越高,共鸣的位置越高。就这么简单,不信你可以试试。
对于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如果通过方法来训练可是费事,我在上课时经常采用的音乐感调整的方式,可以当时就解决位置稳定的问题,方法就是不管位置如何,只管音乐的距离感、情绪的高低方面的变化,这是即快又好的办法。
呼吸的问题也是一样,自然的演唱状态是不存在呼吸问题的,就像是我们平时说话,是从来不会感到呼吸有问题的,所以只要抓住自然的状态,声乐的学习就会大大缩短。
介绍一下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多练咬字练习。练习正常、自然、平和、冷静的咬字状态,用较机械的状态练习咬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情绪变化使声带、腔体紧张的问题,注意的是咬字是情绪即不能急躁又不能懒散,要心平气和,这种练习只要进行数周的时间,就可以形成共鸣状态。
2.多注意语气。我们平时说话时是有一定语气和方向的,我们总是要针对某一人进行语言交流,即使是自言自语,也是有方向的,那就是自己。所以语气就是指说话的方向感,用很戏剧化的方式有感情的说话。这种练习即是为了音乐的真实表现,也是为了声音的高位置。要注意的是不要找唱歌的状态,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歌唱状态往往是很不自然的,当你认为是状态正确时,恰恰是不对的,所以最可是一定多进行语言和语气练习,就要把唱歌当说话一样自然,这样才能保证呼吸、共鸣的正确。
3.不要把声乐学习方法化。你可以了解所有优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状态,一定是整体的协调,决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调整,虽然他们也曾经进行很长时间的技术训练,但最终的演唱方法就是朦胧的一个状态,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运动,也好像是一个情绪状态。只要找到那种感觉,声音就没问题。实际上声乐的总体状态就是一个整体的情绪调整,所有的方法背后都有一个情绪的对应。你找到情绪了就等于学会了方法。实际的训练效果也是这样,对于情绪,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练习的,但有一点,当你找到情绪时,演唱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对于情感丰富、性格活跃的人来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
4.声音最好的状态。许多女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她被惊吓时,可以不自觉的发出很高、很有穿透性的声音,在声乐演唱中,靠方法练到那种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平时产生行为的方式是要经历:由思维判断产生情绪再支配肢体行为这个过程的,思维贯穿整个过程。而被惊吓时的行为过程是:由于惊吓产生情绪支配肢体行为后产生思维,思维是在过程之后。之中方式的优点就是避免由于思维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才可以发挥出超出平时的能力。演唱也是一样,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思维判断的过程,而通过情绪找声音的过程就是情绪支配的过程。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