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的二十五条练习方法
来源:本站 作者:高罡 日期:2014-2-20
声乐学习中的二十五条练习方法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 [1]
学习声乐,每周只上一堂课,学生课后必须自己进行练习。因为歌唱嗓音的发展和任何其他操作技能的发展一样,是通过功能的加强,主要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
如果初学者,不明确练习的目的,又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他们练的方法不对,又练得很起劲的话,是可能练出毛病来的。有的人课后确实认真练了,但收效不大、或者,越练、越不如从前,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所以,学声乐者必须明确:不论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方法练习,练习的目的是要改正不科学、不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并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歌唱的功能,完善演唱不同风格歌曲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在歌唱状态、歌唱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课后的练习,要针对这些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去练习,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如果课后的练习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去练,而是随心所欲、随便喊喊唱唱的话,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奇怪。
为了保证学生课后的练习,不走弯路,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克服它,要告诉学生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对与错的界限,只要把这些内容都向学生讲清楚了,学生也明确了:练什么、怎么练,并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去进行练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学生肯动脑筋,课后又能坚持练习者,进步就较快。而不动脑筋又不能坚持练习者,就相对较慢。
那么,什么是科学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呢?有的文献列举出许多条标准。那都是针对培养歌唱家的标准。我这里暂时不去管它。而另外一些文章里有的就说的很概括,比如有的老师说,歌唱时要做到“深呼吸、高位置”;有的老师说,学声乐,就是解决:“呼吸、共鸣、吐字、感情”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我总结教学的经验时,开始提出四个字,即:强调一个“稳”字,锻炼一个“气”字,突出一个“咽”字,要求一个“正”字。“稳”,就是强调喉头的稳定,“气”,就是重视气息的练习,“咽”,就是明确咽部在歌唱中的作用,“正”,就是要作到“字正腔圆”。这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总结出:“气要深、哼鸣通、喉要稳、下巴松、字要正、情带声”的十八字口诀。这也是针对初学者在歌唱技术上的要求。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是属于入门的知识、基础的知识。
初学者课后到底应该练什么、怎么练?我的这个材料就想回答这个问题。围绕着“十八字口诀”,我列举了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练习。
声乐学学习中的练习[2]
—气要深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它又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凡是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气息练习的人,声乐学习的进度就快,反之则慢。有的人所以不重视气息的练习,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人都会呼吸,呼吸还用练习吗?他们不知道歌唱中的许多毛病都和呼吸有关。
练习呼吸,首先要知道歌唱对呼吸的要求,歌唱时的呼吸和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专家说:你们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在睡觉时,是利用横膈膜控制呼吸.吸气,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呼气时腰和腹部自然回缩,这就是歌唱时要求的呼吸方式。所以说,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
有的老师说:慢吸气就像“闻花”那样,很舒展地、缓慢地吸;又说:急吸气就像被惊吓时“倒吸一口凉气”那样。总之,歌唱时的吸气,一定要“吸得深”。有人说:“要把气吸到肚子里”,当然,气是不能吸到肚子里去的,也不能吸到腰里。气,只能吸进“肺”里去。不过在学习声乐时,许多老师都这么说,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它是说,吸气时,“腰”和“肚子”都要膨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气,吸到“腰”和“肚子”里头去了。“吸到腰的周围”和“吸到肚子里”,说法不同,实际也都是“气要吸得深”的意思。
唱歌时,是呼气,对“呼气”有什么要求呢?许多书上都要求,歌唱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也有要求“两肋外张”的。中央音乐学院王福增教授说:“先凸胃、再收腹”,他要求,呼气时上腹部(即肚脐以上)要凸向外,小腹要向里收。实际上,“凸胃”,后腰也就向外膨胀了。这些要求的实质是一致的。我的体会是:“凸胃”就能保证保持吸气状态。“凸胃”就能“两肋外张”。所以“凸胃”这个要求是最具有操作性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出呼气歌唱时的状态是否正确。
那么,保持吸气状态也好,“先凸胃、再收腹”也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自己是什么感觉呢?“保持吸气的状态”就是保持吸气后腰部膨胀的状态。什么感觉呢?说起来并不陌生。这种吸气后,腰部膨胀的感觉和用力搬东西时,腰部膨胀的感觉、或大便干燥时,用力排便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搬东西和大便时要憋气,而歌唱,是呼气、而不是憋气。以上讲的就是“胸腹式呼吸”对“呼”和“吸”的具体要求。
有的人吸气时,抬胸、甚至耸肩,呼气时,上胸回缩塌下,这种呼吸方式,声乐上叫做“胸式呼吸”。在声乐学习中是不提倡、不主张的呼吸方式,一些女孩子爱用这种呼吸方式。用这种呼吸方式唱歌的人,呼吸浅,爱捏着嗓子唱,喉咙打不开,所以,必须放弃这种呼吸方式,改为“胸腹式呼吸”方式才对。
唱歌要用“胸腹式呼吸”,也有说要用“腹式呼吸的”。我们知道,他们讲的具体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必管它怎么叫,只要掌握好歌唱时怎样“呼气”和怎样“吸气”的要领,并把它应用于歌唱中,就可以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供练习者参考。
学习中的练习[3]
[练习一]仰卧吸气、呼气
仰卧,像要睡觉那样,全身放松,吸气,这时,气就能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腰和腹部),停片刻,然后呼气,呼气时,用舌尖小声的说“丝”,或“无“,每次练习都要用表检查一下一口气呼尽,需要多少时间。开始练习,一般只能达到20秒左右,以后可以达到40秒以上。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什么叫“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当学生体会到了以后,可以改为坐着的姿势,以后要用站着的姿势来练。
这个练习,每天做数次,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练习二]哈腰吸气、呼气
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势练习气息,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应该先做这个练习。方法是:先挺胸收腹站好,然后上身前倾,如鞠躬状,(手自由下垂或向前伸,扶着桌子或什么东西)吸气,后腰膨胀,稍停片刻,呼气,嘴里说“丝”或“无“。气呼尽,再吸气,再呼。连续做数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后腰的膨胀上。用鼻子吸气,也可以用嘴和鼻子同时吸气。这是“慢吸慢呼”的练习。
会做之后,改做“快吸快呼“的练习。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不要主动,这个练习要连续做快吸快呼30——50次以上。以后逐渐增加次数。每天的练习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确实体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再练习时,就可以把鞠躬的角度改的小些,逐渐改到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如果用站立的姿势,也能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以后就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感觉。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后腰在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大家知道,唱歌是要使劲的,哪里使劲?有的老师说:“唱歌要使腰劲”。可见腰没劲是唱不好歌的。平时人们说的某某人唱歌“底气足”,恐怕就是因为他的腰有劲的缘故吧。
上述的两个练习,在呼气时,也可以唱一个字,比如“乌”或“啊”、“厄”等;也可以连续的说“1、2、3、4、5、6、7、8、9、10,1、2、3、4、5、6、7、8、9、10。”反复说。
[练习三]“气泵”
掌握了“练习一”和“练习二”之后,就可以做这个练习了。这是前苏联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斯特列尼科娃创编的“呼吸操”中的一节。
练习的方法是:上身前倾如鞠躬状,在前倾的过程中急吸气,让后腰膨胀,在恢复直立姿势的过程中呼气。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反复这个吸和呼的动作。累了,休息一下再继续练。
熟练之后,上身前倾半程时吸一次气,让后腰膨胀,然后马上放松把气呼出,恢复到直立时再吸一次气,然后马上呼出。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发出的声响。每次连续做一分钟,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这个练习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练习时要注意:为吸进多一些的气而拉长吸气的时间是错误的。应该在短时间之内吸进更多的气才对。
[练习四]急吸急呼的另一种练习方法:“吸纸条”
手持一窄纸条,放在一鼻孔前,用鼻子急吸气,纸条被吸向鼻孔,把鼻孔盖住,同时发出一个“嗒”声,然后,用嘴呼气。如此反复。气吸的劲越大,“嗒”声越大。练习时,思想上要只注意吸气,只注意腰的膨胀。呼气,不是主动的,吸气后,只要将膨胀后的腰放松,就可以把气呼出了。这个练习的要求是:每30秒吸80-90次。每练一次必须坚持30秒。稍停片刻再练。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钟。以后,把时间增加到40秒、50秒、60秒、直至3分钟,或更多。其次数,以每秒2-3次为准。也就是说,一分钟要吸120--180次。当然,这个练习是很累的。你能坚持练吗?
在声乐学习中还有所谓“狗喘气” 或“蛤蟆气”的练习。就是学狗张嘴呼吸的练习,就是“急吸急呼”的练习。这是以前很流行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方法,练的时候张嘴吐舌,练一会嘴就发干,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练。如果你也不愿意练,就建议你用这个“吸纸条”的方法来练。其作用是一样的。
[练习五]仰卧吸气、举腿呼气。
仰卧,吸气,呼气的同时举腿。(腿离开地面即可,不要举的很高)呼气时,嘴里说“丝”或唱一个音。可以是短音,也可以是较长的音。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呼气时腰、胃部、和小腹等部位的感觉,——肚脐以上的部位往外凸,腰部膨胀,小腹随着呼气而向里收。即前边说的:‘先凸胃、再收腹”。
这个练习主要是锻炼和歌唱呼吸有关的肌肉,使之灵活、有力。所以,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注意锻炼身体。在做这个练习的同时,最好也练练“仰卧起坐”。当然,选做其他有助于增强腰腹肌的运动也都可以。
[练习六]吐唇哼鸣
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气时让嘴唇颤抖,发出似“嘟”或“噗”的声音。先练发短音,而后再练发长音。熟练之后,可以用这个“嘟嘟”声哼发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如果开始练习时,发不出“嘟嘟”的哼鸣音,也不要着急,那就先让嘴唇颤抖发出“噗噗”的声音也行,此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呼气时腰部和腹部的动作上。有的人嘴唇所以不颤抖,是因为嘴唇不放松,要知道,嘴唇的颤抖,是气息通过嘴唇缝隙时,由于压强的改变而造成的,不是嘴唇用力的结果。
气息的练习还有很多,比如:用“闻花”、“闻味”的动作,练“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尘”、“吹灭火苗”的动作来练“快呼”;用“吹火焰”使之晃动而不吹灭它来练“慢呼”;用“憋气”的办法体会腰的膨胀感;用笑的练习(哈哈大笑、嘿嘿的笑、嘻嘻的笑、哼哼的冷笑)来增强呼吸的功能。平时走路或坐着学习,也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如果能按声乐学习时的要求来吸气和呼气。那这就等于全天都在练习呼吸。
老师上课时,是结合发声曲来练呼吸。学生课外练习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练。如果没有条件,就用我上边介绍的方法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呼吸的练习要贯彻到整个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即使毕业了,不再上声乐课了,也要继续坚持练。否则,呼吸功能减退了,唱起歌来就会力不从心。
“ 深呼吸、高位置”是对歌唱技术的最明确、最概括的要求。“深呼吸”怎么练,上边我已经讲了。现在讲“高位置”的要求怎么练。
为了寻找歌声的“高位置”,普遍采用“哼鸣”的方法来练习。“哼鸣”就是用鼻子哼出声音来。一般用m或者n来进行练习,我爱让学生用ng做哼鸣的练习。
[练习七]咀嚼哼鸣。
有的学生唱歌时嗓子使劲,他们在做哼鸣时,嗓子也使劲;有的学生唱歌时,下巴底下的肌肉向下顶,他们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还有的学生,爱捏着嗓子唱歌,他们在做哼鸣练习时,也捏着嗓子哼,为了纠正这些毛病,在做哼鸣练习时,一定要做咀嚼的动作。一边哼鸣、一边咀嚼,这就是“咀嚼哼鸣”。
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可以只在一个音上哼鸣,以后在三度或五度的范围内哼鸣,会做了之后,用咀嚼哼鸣的办法哼唱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滑音或歌曲的旋律。
一边哼鸣、一边咀嚼的目的,是让下巴放松。注意,哼鸣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嘴在做咀嚼动作而上下乱跑。哼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高,一定要感觉是在鼻子里头的上边,而不是在鼻子尖附近。要用气、要坚持“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领,一定要哼到鼻子里头的上边,不要闭着嘴用嗓子唱。凡是用嗓子唱的,其声音位置都是在鼻子尖附近。还有的人,由于下巴用力,咀嚼时根本张不开嘴。这都是需要注意克服的。
为了做好“咀嚼哼鸣”的练习,最好先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
[练习八] 咀嚼气泡音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里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声音效果。做这个练习时,面部、颈部、胸部的肌肉都要放松,全身做懒散、困倦状。张开嘴做“啊”的口型,吸气后闭合声带,然后用较小的气息把声带吹开,又闭合,又吹开,就这样,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泡泡”音。平时,人们干活累了,往往就用叹气的声音说话,话语的末尾就会出现“气泡音”。
如果做不出“气泡音”,那肯定是因为平时唱歌时,喉部肌肉有用力、挤卡的习惯。也就是说,他在唱歌时,不能打开喉咙。有这种习惯的人,吸气后发声前有一个喉头上提、挤卡的动作。有这种习惯的人,一定要耐心地做这个练习。改正自己的习惯。一定要放松、耐心,千万不能着急。越着急越作不出来。
会做张口的“气泡音”了,就可以学做闭口的“气泡音”了。方法是:在张嘴做气泡音的同时,思想上想着eng,把嘴慢慢闭上,此时就觉的“泡泡”向后移了,移到鼻子的后上方了。此时哼出来的音,就是后鼻音ng ,声音稳定之后,把嘴慢慢张开,此时如果哼鸣的声音位置不变,就可以做“咀嚼哼鸣”的练习了。
“咀嚼哼鸣”的练习,开始也是先在一个音上哼,然后在三度、五度的范围内哼,熟练之后,可以哼唱向上向下的滑音,进一步就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了。
[练习九]咀嚼气泡音与哼鸣的连接
把张口的气泡音变为闭口的气泡音后,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同时思想上要想着ng,然后“凸胃收腹”,给气,使气泡音变密,就出来ng的哼鸣音了。开始练习时,音不要高,出现哼鸣音之后,马上把气息减弱,哼鸣的音调下降、又回到气泡音了。这个变化的连接,一定要用气息来控制。
熟练之后,把哼鸣音再往上滑(开始也不要滑的很高),然后又回落到气泡音,以后要逐渐让哼鸣音更向上,上到一定的高度马上又回到气泡音,如此反复。做这个练习时,咀嚼的动作不能停,还要注意解除下巴下面肌肉的紧张,不能让这部分肌肉参与用力。另外,鼻子上端的嗅觉神经区,一定要打开。有的老师说“要闻着唱”,就是说要像闻花一样,打开嗅觉神经区,有的老师说“要吸着唱”,也是说要像吸气时那样打开嗅觉神经区。
这样练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哼鸣音越来越结实,还会有一种脆亮的声音在鼻子的上端鸣响,声音的位置越来越高,这种声音特别有穿透力。这个声音好象能从头顶窜出去。此时,你就能理解我所说的“哼鸣通”是什么含意了。
找到感觉以后就可以用这种哼鸣的方法哼唱发声练习曲了。练习曲的选择先级进后跳进,由易到难,根据自己的程度选用。
哼ng的练习是获得咽音的准备和桥梁。大家知道,好的歌声里都是有咽音成分的。我国戏曲界所说的“膛音”就是指的这种有咽音成分的声音。有的老师说:会哼才会唱,在哪哼就在哪唱,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所以,要想提高演唱水平,把歌唱好,必须重视哼鸣的练习
[练习十]选用含有“咽音”成分浓的韵母做发声练习。
王宝璋所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指出:“有一些母音,从广义上讲具有容易获得浓厚的咽音色彩的特性。”他所举出许多字,我分析了一下,其韵母包括:u、o、ai、ei、ang、i、和yu。选用有这些韵母的字,在高位置说字,在高位置唱字的办法去寻找含有咽音成分的字音。
我常用“绿”字让学生做这个练习,可先说“乌”再说“绿”。说“乌”的时候,在嘴唇附近有振动感;说“绿”的时候振动感就上移了。如果气息使用得当,那么,就会获得含有“咽音”成分的yu了。会说之后,再让学生唱,用发声练习曲唱,用歌曲的旋律唱,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绿”韵母的高位置。要用“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求,要打开喉咙,不能捏着嗓子唱,下巴底下的肌肉要放松,不能往下顶。
还可以用hi这个音节做这个练习。hi这个音节,在普通话里没有。h的呼读音是he,这个练习要用它的本音,不要韵母e,用h本音直接拼读单韵母i,i的位置要高,要把它放到哼ng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发出含有“咽音”成分的音来。据说朝鲜语里有这个音节,他们发这个音很容易,说汉语的人发这个音有的困难。不过,学声乐的人,必须是个能掌握各种语言的能手。
其他容易获得浓厚“咽音”色彩的韵母,也要一个一个地练习。然后用发声练习曲练。不光是练这些韵母,还要练其他的韵母。要按汉语的十三辙有计划地练习不同的韵母。
喉要稳。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喉头稳定”的问题,确实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
“喉头稳定”的问题,我在没有学习声乐之前,也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幸好我不是高音,也不是一个爱“拔”唱高音的人,所以,我的喉头 没有严重上提的毛病。当我知道了“喉头稳定”的要求后,就努力按要求练习,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歌唱时必须喉头稳定。
原来,人的气管上方有一个盖子,(会厌),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会厌后倒,会厌就把气管盖住了,而在平时,由于喉头的位置较低,所以会厌是竖直的,这样呼吸才能通畅。歌唱时需要气息通畅,因此,喉头必须稳定在较底的位置,不能上提。喉头上提了,会厌后倒盖住气管,气息不通畅,还怎么唱歌呢?
有一些少年,在变声前能唱高音,别人越鼓励,越往高音唱。他们的高音,就是用喉头上提、挤卡的方法来唱的。由于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是所谓的“自然的童声”,一些大人以为小孩就应该这么唱,不知道“喉头稳定”这个要求,听任他们“大声喊唱”,听任他们滥“拔”高音。他们确实也能演唱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根本没有考虑,他们变声后嗓子会怎么样。据我观察,凡是变声前,大声喊唱、滥拔高音者,变声后的嗓音还是那么好的并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练习十一]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喉头稳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前边讲的“闻着唱”、“吸着唱”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就自然下降了。此时喉咙是打开的。保持这个状态,喉头不就是稳定了吗。
另外,很好的体会一下大吃一惊时,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也就能作到“喉头稳定”了。
问题是许多人在唱的时候,喉头先有一个上提、挤卡的动作。他们歌唱时用力的着立点不在腰上,而在喉头上。尤其是唱上行旋律时,由于不能保持吸气后,腰的膨胀状态,所以,音越高,他的喉头就越往上跑。从心理上分析,他们唱从低到高的上行旋律时,思想上是往上想,喉头好象是在上台阶。反之,唱下行旋律时,喉头就一阶一阶的下台阶。这样唱声音的位置是变化的。而声乐的要求是声音的位置要统一。
[练习十二]说“无”唱“无”的练习
如果把手放在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处,就能发现,人们说或唱不同的母音,喉头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喉位高,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变小,喉位低,则缝隙变大。以“啊、欧、无”这三个字为例,唱“啊”的时喉位最高,唱“无”的时候喉位最底。随着喉位的降低,自己会感到喉咙是逐渐打开的。可以在一个音上反复说或唱:“啊——欧——无——啊”,头三个字,喉头是逐渐下移的,试一试能不能用“无”的喉位说或唱后边的“啊”?
既然说和唱“无”的时侯,喉位最低,那么,我们就多说“无”。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处。
第一步,用自己较低的声音说“无”。说的时侯会感到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在胀,这两块肌肉胀的力量就把喉头拉下来了。实际上,人们在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吹气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都能膨胀。我们要很好的体会这两边肌肉的膨胀感觉并记住它。
第二步,说“无”的时候并不说出声,只出气,如果那两快肌肉也膨胀,那么,就用这个办法来练就可以了。
第三步,在思想上说“无”,如果一想“无”那两块肌肉也能膨胀,这个练习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以后,练唱的时候就想“无”,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那么歌唱时喉头就不会上提了,就能稳定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那两块肌肉,在人身体上是最没有力量的肌肉。所以,要想让它能把喉头拉下来,就要锻炼它。锻炼的方法,除上面讲的用说的办法之外,就是用唱的办法。唱的时候,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那么,唱那个高音的时候,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这样,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喉头还不稳定,喉咙还打不开的话,可以这样试试:站好,双手向前平伸,吸气后用“啊”唱一个音,然后突然下蹲,在蹲的过程中,“凸胃、收腹”,用“无”唱前一个音的高八度音。由于人在下蹲时,喉头下降,喉咙能够打开,所以,这时唱出来的“无”音,就特别通畅。这样唱,能比不下蹲时,唱出更高的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下降了,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从而增强其信心。
[练习十三]硬起音
人在咳嗽时,喉头也能下降,那么,我们就在发声歌唱的同时,无论唱什么音,也做个咳嗽的动作,这样就会在唱的同时发出一个咳嗽时的“咳”声,这就是“硬起音”。具体的做法是:让声带闭合,发声时,让气和声音同时出来,注意,必须有哪个“咳”声才行。开始练习先说“啊”,然后说“诶”,“衣”,“欧”,“无”。先练短音、后练长音;先练说、后练唱;先练真声、后练假声;女声必须会假声的硬起音,这是女声练唱假声的好办法。
有的老师用学狗叫的办法来练发声。称其谓:“狗吠发声发“。我是从一个录音教材中学来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狗叫。狗吠,是很合乎发声规律的。它是用气息来发声的,是打开喉咙的,它的声音很大、也传的很远。仔细琢磨一下,狗的吠叫和上面讲的“硬起音”很相似。学老狗叫用真声,学小狗叫用假声,可选用“啊”或“哦”、或“欧等字音练习。
[练习十四]加强胸腔共鸣,获得丰满、浑厚、圆润嗓音的练习
用自己最低的声音说“哦”“无”“啊”等的长音,让声音在喉结以下到小腹之间振动,体会打开喉咙歌唱时,胸腔共鸣的感觉。
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
打开喉咙、用凸胃收腹的气息大声的说:“黑”!“号”!反复说,累了,喘口气再说。像劳动中喊的号子那样有力,震撼。
喉头不稳、挤卡比较严重的人,暂时不要唱高音,要在中、低声区练习,可以先学唱中、低声部的歌曲,打开喉咙,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十五]用无音带其他的音
如果通过以上的练习,喉头基本稳定了,就可以用发无音的感觉练发其他音了。还是要先说后唱。比如:“无——欧”,“无——啊”、“无—诶”、“无——衣”、“无——昂”、“无——恩”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练声曲练习。
“喉要稳”这个要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声乐学习中最困难的要求。因达不到要求而急噪的、或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声乐的、退缩不学的我都遇到过。在音乐老师和专业演员中,有人当初也存在喉头不稳定的问题,由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刻苦努力练习,克服自己的毛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问题的关键是:耐心、毅力、练习和时间。
“喉头稳定”的问题,我在没有学习声乐之前,也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幸好我不是高音,也不是一个爱“拔”唱高音的人,所以,我的喉头 没有严重上提的毛病。当我知道了“喉头稳定”的要求后,就努力按要求练习,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歌唱时必须喉头稳定。
原来,人的气管上方有一个盖子,(会厌),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会厌后倒,会厌就把气管盖住了,而在平时,由于喉头的位置较低,所以会厌是竖直的,这样呼吸才能通畅。歌唱时需要气息通畅,因此,喉头必须稳定在较底的位置,不能上提。喉头上提了,会厌后倒盖住气管,气息不通畅,还怎么唱歌呢?
有一些少年,在变声前能唱高音,别人越鼓励,越往高音唱。他们的高音,就是用喉头上提、挤卡的方法来唱的。由于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是所谓的“自然的童声”,一些大人以为小孩就应该这么唱,不知道“喉头稳定”这个要求,听任他们“大声喊唱”,听任他们滥“拔”高音。他们确实也能演唱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根本没有考虑,他们变声后嗓子会怎么样。据我观察,凡是变声前,大声喊唱、滥拔高音者,变声后的嗓音还是那么好的并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练习十一]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喉头稳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前边讲的“闻着唱”、“吸着唱”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就自然下降了。此时喉咙是打开的。保持这个状态,喉头不就是稳定了吗。
另外,很好的体会一下大吃一惊时,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也就能作到“喉头稳定”了。
问题是许多人在唱的时候,喉头先有一个上提、挤卡的动作。他们歌唱时用力的着立点不在腰上,而在喉头上。尤其是唱上行旋律时,由于不能保持吸气后,腰的膨胀状态,所以,音越高,他的喉头就越往上跑。从心理上分析,他们唱从低到高的上行旋律时,思想上是往上想,喉头好象是在上台阶。反之,唱下行旋律时,喉头就一阶一阶的下台阶。这样唱声音的位置是变化的。而声乐的要求是声音的位置要统一。
[练习十二]说“无”唱“无”的练习
如果把手放在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处,就能发现,人们说或唱不同的母音,喉头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喉位高,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变小,喉位低,则缝隙变大。以“啊、欧、无”这三个字为例,唱“啊”的时喉位最高,唱“无”的时候喉位最底。随着喉位的降低,自己会感到喉咙是逐渐打开的。可以在一个音上反复说或唱:“啊——欧——无——啊”,头三个字,喉头是逐渐下移的,试一试能不能用“无”的喉位说或唱后边的“啊”?
既然说和唱“无”的时侯,喉位最低,那么,我们就多说“无”。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处。
第一步,用自己较低的声音说“无”。说的时侯会感到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在胀,这两块肌肉胀的力量就把喉头拉下来了。实际上,人们在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吹气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都能膨胀。我们要很好的体会这两边肌肉的膨胀感觉并记住它。
第二步,说“无”的时候并不说出声,只出气,如果那两快肌肉也膨胀,那么,就用这个办法来练就可以了。
第三步,在思想上说“无”,如果一想“无”那两块肌肉也能膨胀,这个练习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以后,练唱的时候就想“无”,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那么歌唱时喉头就不会上提了,就能稳定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那两块肌肉,在人身体上是最没有力量的肌肉。所以,要想让它能把喉头拉下来,就要锻炼它。锻炼的方法,除上面讲的用说的办法之外,就是用唱的办法。唱的时候,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那么,唱那个高音的时候,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这样,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喉头还不稳定,喉咙还打不开的话,可以这样试试:站好,双手向前平伸,吸气后用“啊”唱一个音,然后突然下蹲,在蹲的过程中,“凸胃、收腹”,用“无”唱前一个音的高八度音。由于人在下蹲时,喉头下降,喉咙能够打开,所以,这时唱出来的“无”音,就特别通畅。这样唱,能比不下蹲时,唱出更高的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下降了,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从而增强其信心。
[练习十三]硬起音
人在咳嗽时,喉头也能下降,那么,我们就在发声歌唱的同时,无论唱什么音,也做个咳嗽的动作,这样就会在唱的同时发出一个咳嗽时的“咳”声,这就是“硬起音”。具体的做法是:让声带闭合,发声时,让气和声音同时出来,注意,必须有哪个“咳”声才行。开始练习先说“啊”,然后说“诶”,“衣”,“欧”,“无”。先练短音、后练长音;先练说、后练唱;先练真声、后练假声;女声必须会假声的硬起音,这是女声练唱假声的好办法。
有的老师用学狗叫的办法来练发声。称其谓:“狗吠发声发“。我是从一个录音教材中学来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狗叫。狗吠,是很合乎发声规律的。它是用气息来发声的,是打开喉咙的,它的声音很大、也传的很远。仔细琢磨一下,狗的吠叫和上面讲的“硬起音”很相似。学老狗叫用真声,学小狗叫用假声,可选用“啊”或“哦”、或“欧等字音练习。
[练习十四]加强胸腔共鸣,获得丰满、浑厚、圆润嗓音的练习
用自己最低的声音说“哦”“无”“啊”等的长音,让声音在喉结以下到小腹之间振动,体会打开喉咙歌唱时,胸腔共鸣的感觉。
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
打开喉咙、用凸胃收腹的气息大声的说:“黑”!“号”!反复说,累了,喘口气再说。像劳动中喊的号子那样有力,震撼。
喉头不稳、挤卡比较严重的人,暂时不要唱高音,要在中、低声区练习,可以先学唱中、低声部的歌曲,打开喉咙,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十五]用无音带其他的音
如果通过以上的练习,喉头基本稳定了,就可以用发无音的感觉练发其他音了。还是要先说后唱。比如:“无——欧”,“无——啊”、“无—诶”、“无——衣”、“无——昂”、“无——恩”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练声曲练习。
“喉要稳”这个要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声乐学习中最困难的要求。因达不到要求而急噪的、或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声乐的、退缩不学的我都遇到过。在音乐老师和专业演员中,有人当初也存在喉头不稳定的问题,由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刻苦努力练习,克服自己的毛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问题的关键是:耐心、毅力、练习和时间。
下巴松。下巴松这个要求,虽然许多文献里都谈到了,我发现不少人还是没注意到。而且下巴用力、僵硬是初学声乐的人中普遍存在的毛病。不克服这个毛病,声音位置低,喉音重,声音散,不集中。当然,这和人们说话的习惯有关系。凡是唱歌时下巴用力的人,说话时下巴也是用力的。因此,要想克服这个毛病还真得从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着手。说话也要打开喉咙,也要用气息。不要挤卡、不要捏着嗓子说话,尤其说“啊、厄”等字音时,注意下巴放松,下巴底下的肌肉不要向下顶。为了体会下巴松的感觉,请做下边的练习。
[练习十六]抬头看天
立姿或坐姿,挺胸、收腹,抬头看自己头顶上的天,此时,你的嘴就自然的张开了。反复做几次,体会一下嘴是怎么张开的?——不是下巴主动用力,而是下巴放松。
体会到之后,下一步这样做:保持抬头看天的姿势,恢复到眼朝前看的姿势。此时,下巴是放松的,像掉下来似的。保持这个状态,体会下巴放松的感觉,把嘴合上,再张开,反复做几次,体会下巴放松就能把嘴张开的感觉。
[练习十七]敲打下巴
在练习发声或歌唱时,遇到延长的音,就用手敲打下巴。这是检查下巴是否放松的方法。如果敲打下巴,下巴能晃动,你所唱的音就能有高位置。为了能让下巴放松,平时不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手经常敲打它,让自己真正体会到掉了下巴是怎样的感觉。
[练习十八]震摇下巴
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技法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共四个练习。都是“无声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张口的练习。下巴不动,用抬头的办法把嘴张开,同时把舌头送出嘴外;第二个练习是震摇下巴的练习。第三个练习是蛤蟆气练习。就是前边讲的那个“狗喘气”的练习。第四个练习是使舌部凹下成直沟的练习。
震摇下巴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用抬头张口、把舌头送出嘴外的姿势,稍低头,后脖子用力站定,下巴放松,后脖子用力左右震摇,使下巴和舌头都能左右摆动。注意,后脖子一定要用力站稳,不能让整个头部都摇动。那样摇几下就迷糊了。
这个练习是使下巴放松的最有效的练习。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一定要坚持练习。如果后脖子不能用力站定的话,最好多练第一个练习,只有后脖子的力量增加了。震摇时,下巴和舌头才能左右摆动。这个练习有的人一说就会了,有的人几小时就会了,有的人,学声乐都有一年了还不会,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课后根本没有练。为什么没练?回答说:不会。哎呀!这样学声乐,能有进度吗?。
下巴能左右摆动了,下一步,要在震摇下巴的同时,练习哼音。用笑的气息,在鼻咽腔里哼,这时哼出来的音是很结实的,是非常“通”的。要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歌唱时,把声音都放到这个位置上去才对
[练习十九]“哒”、“啧”哼鸣。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所谓“哒”、“啧”,就是用舌尖发出来的声音。舌尖用力抵牙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哒”声,用较大面积的舌尖抵硬腭,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啧”声。在有节奏的发“哒、啧、哒、啧的同时哼鸣,先哼一个音,熟练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做上下滑音的哼鸣练习,或哼唱歌曲的旋律。哒啧声,就像架子鼓敲节奏。非常有趣。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下巴紧张和舌头不够灵活的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巴不太紧张的人做这个练习毫不困难,马上就会。而下巴紧张的人,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只练哒、啧声,熟练之后再加哼鸣。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练习二十]舌尖打“嘟噜”
俄语里的P,意大利语里的R,都是打“嘟噜”的颤舌音,我国北方民歌里往往也有打“嘟噜”的唱法,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得儿呀依儿吆”的“得儿”就用颤舌音。民乐里的笛子,也有舌尖打“嘟噜”的花舌音。唱歌时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就不能灵活的让舌尖打颤,所以,为了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应该认真学做这条练习。
“嘟噜”的产生,是气流通过时,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景况下形成的。紧张的舌头是颤不起来的。练这个的目的,就是让舌头放松。
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先练短的,再练长的。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练习二十一]张嘴、吐舌、说啊
在练习十八里,我们谈到:下巴不动,抬头张嘴、吐舌的练习,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练了。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必须每天都坚持练才行。熟练之后,在张嘴舌头外伸的同时,说“啊————”。要求说啊时,舌头不许回缩。刚开始练,音调不要高,一定要用“凸胃、收腹”的方法,强调气息的作用,舌头一定不许回缩,也就是说,说“啊”的时候,下巴和舌头都不许参与,不许使劲。
歌唱时,发字头(声母)的音,嘴里有使劲的地方,此时,下巴或舌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歌声的延长音就是韵母,所以,唱韵母的时候,下巴必须放松。只有下巴放松了,声音才能有高位置。下边我们讲“字要正”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练习十六]抬头看天
立姿或坐姿,挺胸、收腹,抬头看自己头顶上的天,此时,你的嘴就自然的张开了。反复做几次,体会一下嘴是怎么张开的?——不是下巴主动用力,而是下巴放松。
体会到之后,下一步这样做:保持抬头看天的姿势,恢复到眼朝前看的姿势。此时,下巴是放松的,像掉下来似的。保持这个状态,体会下巴放松的感觉,把嘴合上,再张开,反复做几次,体会下巴放松就能把嘴张开的感觉。
[练习十七]敲打下巴
在练习发声或歌唱时,遇到延长的音,就用手敲打下巴。这是检查下巴是否放松的方法。如果敲打下巴,下巴能晃动,你所唱的音就能有高位置。为了能让下巴放松,平时不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手经常敲打它,让自己真正体会到掉了下巴是怎样的感觉。
[练习十八]震摇下巴
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技法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共四个练习。都是“无声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张口的练习。下巴不动,用抬头的办法把嘴张开,同时把舌头送出嘴外;第二个练习是震摇下巴的练习。第三个练习是蛤蟆气练习。就是前边讲的那个“狗喘气”的练习。第四个练习是使舌部凹下成直沟的练习。
震摇下巴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用抬头张口、把舌头送出嘴外的姿势,稍低头,后脖子用力站定,下巴放松,后脖子用力左右震摇,使下巴和舌头都能左右摆动。注意,后脖子一定要用力站稳,不能让整个头部都摇动。那样摇几下就迷糊了。
这个练习是使下巴放松的最有效的练习。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一定要坚持练习。如果后脖子不能用力站定的话,最好多练第一个练习,只有后脖子的力量增加了。震摇时,下巴和舌头才能左右摆动。这个练习有的人一说就会了,有的人几小时就会了,有的人,学声乐都有一年了还不会,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课后根本没有练。为什么没练?回答说:不会。哎呀!这样学声乐,能有进度吗?。
下巴能左右摆动了,下一步,要在震摇下巴的同时,练习哼音。用笑的气息,在鼻咽腔里哼,这时哼出来的音是很结实的,是非常“通”的。要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歌唱时,把声音都放到这个位置上去才对
[练习十九]“哒”、“啧”哼鸣。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所谓“哒”、“啧”,就是用舌尖发出来的声音。舌尖用力抵牙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哒”声,用较大面积的舌尖抵硬腭,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啧”声。在有节奏的发“哒、啧、哒、啧的同时哼鸣,先哼一个音,熟练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做上下滑音的哼鸣练习,或哼唱歌曲的旋律。哒啧声,就像架子鼓敲节奏。非常有趣。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下巴紧张和舌头不够灵活的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巴不太紧张的人做这个练习毫不困难,马上就会。而下巴紧张的人,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只练哒、啧声,熟练之后再加哼鸣。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练习二十]舌尖打“嘟噜”
俄语里的P,意大利语里的R,都是打“嘟噜”的颤舌音,我国北方民歌里往往也有打“嘟噜”的唱法,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得儿呀依儿吆”的“得儿”就用颤舌音。民乐里的笛子,也有舌尖打“嘟噜”的花舌音。唱歌时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就不能灵活的让舌尖打颤,所以,为了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应该认真学做这条练习。
“嘟噜”的产生,是气流通过时,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景况下形成的。紧张的舌头是颤不起来的。练这个的目的,就是让舌头放松。
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先练短的,再练长的。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练习二十一]张嘴、吐舌、说啊
在练习十八里,我们谈到:下巴不动,抬头张嘴、吐舌的练习,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练了。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必须每天都坚持练才行。熟练之后,在张嘴舌头外伸的同时,说“啊————”。要求说啊时,舌头不许回缩。刚开始练,音调不要高,一定要用“凸胃、收腹”的方法,强调气息的作用,舌头一定不许回缩,也就是说,说“啊”的时候,下巴和舌头都不许参与,不许使劲。
歌唱时,发字头(声母)的音,嘴里有使劲的地方,此时,下巴或舌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歌声的延长音就是韵母,所以,唱韵母的时候,下巴必须放松。只有下巴放松了,声音才能有高位置。下边我们讲“字要正”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字要正。字要正,讲的是咬字吐字的要求和练习。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唱歌一定要把歌词唱清楚。我国古人有“字正腔圆”的要求。所谓“正,就是正确、准确、合乎规律、合乎法则。“字正”就是把字唱正确、准确,合乎该字的发音规律。因此,学声乐的人,必须掌握歌曲所用语言的语音知识。我们学唱的歌,绝大多数是汉语。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练习二十二]朗读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一个说话语音不清楚的人,唱歌的时候吐字也不会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练练朗读。学声乐练朗读,要结合发声的要求,用气息说,说在共鸣位置上。学声乐的练朗读,可以就地取材,朗读歌词。朗读之前,先要弄明白每个字的声母、韵母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声音读。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读,再连起来,快读,以后要按歌曲中歌词的节奏朗读,按歌词的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同是也就把歌词记住了。
[练习二十三]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练歌词的发音
一些重点歌词、绕嘴的歌词,自己发音掌握不好的歌词,要单独拿出来练,可以采用在同一个音高上唱歌词的办法来练。如:
1 1 1 1 1—| 1 1 1 1 ——||
我们的祖国 繁荣富强 ——
从中声区开始,掌握之后,提高半音再唱。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唱多高。
[练习二十四]闭嘴说、唱母音的练习
一般采用aeiou这五个母音。嗅觉神经区打开,用气息在高位置说。然后,微笑、咬牙说。先小声说,逐渐把声音放大。要求咬牙说的音、跟张开嘴说的效果一样响亮、结实、通畅。
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用发声练习曲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能够很自然地在高位置演唱了,就可以把上下牙咬住的姿势改为中间留一指的距离。以后,改为正常发音的口型。
美声唱法有“咽腔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体会,这主要是指的母音的共鸣位置在鼻咽腔。汉语虽然有单韵母和复合韵母的区别,但它们在歌唱中,都是要延长的部分。在哪里延长呢?也是在鼻咽腔。所以,如果能够在鼻咽腔进行母音的转换,就能够使共鸣位置统一,就有歌声的高位置。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练习二十五]歌唱咬字吐字的技巧
王福增教授说:“要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后,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才加劲、放响声音。如“片”字,在拍子前先果断地咬一下“片”,等进入拍子后,再延长韵母an,这时声音才竖、才唱、才加共鸣。”
我体会,这是吐字技巧,也是歌唱技巧。先说后唱,就是说,开始唱出字音的时候,实际不是唱,而是说,不要用大的力气,只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即可,字说清楚了,马上放松下巴、凸胃、收腹,给气,喉头向下,让韵母绕过软颚进入头腔,就是王福增教授说的那个鼻子后上方的小共鸣点。这样唱,字音准确、歌声又有高位置。所以我说,这也是歌唱技巧。如果学声乐的人,能掌握这个咬字吐字的技巧,那么,我们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什么叫“歌唱”了。
情带声。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
1—|3—|5—|| 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3—|1—||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总之,从练声的第一天起,就要贯彻“以情带声”的思想,根据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用恰当的感情来唱。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看点书,加深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观众,多听听名家的演唱,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说,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
[练习二十二]朗读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一个说话语音不清楚的人,唱歌的时候吐字也不会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练练朗读。学声乐练朗读,要结合发声的要求,用气息说,说在共鸣位置上。学声乐的练朗读,可以就地取材,朗读歌词。朗读之前,先要弄明白每个字的声母、韵母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声音读。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读,再连起来,快读,以后要按歌曲中歌词的节奏朗读,按歌词的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同是也就把歌词记住了。
[练习二十三]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练歌词的发音
一些重点歌词、绕嘴的歌词,自己发音掌握不好的歌词,要单独拿出来练,可以采用在同一个音高上唱歌词的办法来练。如:
1 1 1 1 1—| 1 1 1 1 ——||
我们的祖国 繁荣富强 ——
从中声区开始,掌握之后,提高半音再唱。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唱多高。
[练习二十四]闭嘴说、唱母音的练习
一般采用aeiou这五个母音。嗅觉神经区打开,用气息在高位置说。然后,微笑、咬牙说。先小声说,逐渐把声音放大。要求咬牙说的音、跟张开嘴说的效果一样响亮、结实、通畅。
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用发声练习曲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能够很自然地在高位置演唱了,就可以把上下牙咬住的姿势改为中间留一指的距离。以后,改为正常发音的口型。
美声唱法有“咽腔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体会,这主要是指的母音的共鸣位置在鼻咽腔。汉语虽然有单韵母和复合韵母的区别,但它们在歌唱中,都是要延长的部分。在哪里延长呢?也是在鼻咽腔。所以,如果能够在鼻咽腔进行母音的转换,就能够使共鸣位置统一,就有歌声的高位置。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练习二十五]歌唱咬字吐字的技巧
王福增教授说:“要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后,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才加劲、放响声音。如“片”字,在拍子前先果断地咬一下“片”,等进入拍子后,再延长韵母an,这时声音才竖、才唱、才加共鸣。”
我体会,这是吐字技巧,也是歌唱技巧。先说后唱,就是说,开始唱出字音的时候,实际不是唱,而是说,不要用大的力气,只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即可,字说清楚了,马上放松下巴、凸胃、收腹,给气,喉头向下,让韵母绕过软颚进入头腔,就是王福增教授说的那个鼻子后上方的小共鸣点。这样唱,字音准确、歌声又有高位置。所以我说,这也是歌唱技巧。如果学声乐的人,能掌握这个咬字吐字的技巧,那么,我们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什么叫“歌唱”了。
情带声。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
1—|3—|5—|| 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3—|1—||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总之,从练声的第一天起,就要贯彻“以情带声”的思想,根据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用恰当的感情来唱。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看点书,加深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观众,多听听名家的演唱,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说,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